SERVICE PHONE
13899998888发布时间:2025-09-27 09:23:34 点击量:
学校还从培训学分完成情况、课程考勤表现、培训成果产出、培训实践应用效果以及培训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等多个维度,制定优秀学员评选标准,并将此作为
据了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将辅导员学培体系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进行有效融合,依托8个辅导员工作室建立了“辅导员学院”。进一步查看我们发现,该校“辅导员学院”以辅导员工作室前期研究方向、理论成果、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教研体系,旨在打造成辅导员进一步深造、研修的专门机构,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同时,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分管领导及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人联合担纲的“辅导员学院”管理机构,在辅导员发展中心设立学院综合办公室,内设教学秘书、行政秘书、科研秘书。
2024年12月,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会议强调,充分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深刻内涵,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辅导员队伍聚焦主责主业实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了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不少高校成立了相关机构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除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25年7月1日上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辅导员学院成立揭牌仪式暨首批“铸魂腾飞”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评审启动会举行。该校辅导员学院将聚焦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通过系统化培训、专业化研究和实践化锤炼,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为学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哈尔滨金融学院于2024年揭牌成立辅导员“三化”发展中心。该中心旨在通过优选建强队伍、聚焦主责主业、赋能素质能力、雁阵创新引领、完善机制平台、坚守底线红线等途径,依托辅导员工作室,以科学化管理、专业化赋能、职业化提升、专家化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
西安医学院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是以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科学研究机构。该中心有3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相关工作,组织业务培训、理论研究、工作研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实践锻炼、主题沙龙、素质拓展等活动,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与素养。
2025年5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辅导员成长发展中心,通过系统培训、案例研讨、实践锻炼等形式,推动队伍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
此外,一些高校也在用实际行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辅导员搭建了个体性发展平台,以支持辅导员学习深造、职业成长、事业发展,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鼓励辅导员走进教育教学一线,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努力为辅导员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障。学校百分百落实辅导员专项津贴发放,投入专项经费支持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在校级思政课题中设立学生工作和辅导员专项。
不过,还需注意的是,目前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度依然不够,存在培训体系不完善,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精力分散,晋升通道较为狭窄等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以下简称“三化”)的发展和推进。
如提供适当的职业激励、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成长。通过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如绩效奖金、职称晋升等,可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同时,为辅导员规划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职务晋升、专业研究方向深化等,有助于他们看到个人成长的空间和可能性。
如兰州大学打通辅导员职称、职级、职务三重晋升通道,坚持职称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现有副高级以上辅导员16人。该校发挥辅导员队伍干部储备“蓄水池”作用,为学校党政管理队伍输送带满一届以上学生的优秀辅导员;发挥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培育园”作用,向符合条件的专职辅导员开放转入相关教学科研单位通道。
此外,多校会严格辅导员考核,这也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通过对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工作成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能精准找出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科学合理的考核结果可以为高校在辅导员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绩效奖励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高校可以根据对学校不同教师群体或学校德育成效等方面的研究,了解辅导员相关工作情况,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有效改进和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的“三化”发展。
例如,麦可思曾对某校不同教师群体工作投入时间的研究显示,该校辅导员在学院/部门工作和会议及其他行政工作投入时间最多(20.1小时/周),其次是给学生答疑和辅导(16.9小时/周)。及时了解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上时间投入的合理性,有助于学校了解他们的工作重心、评估其工作压力,做好及时干预。
而麦可思对某校辅导员对学生指导情况的研究发现,该校辅导员指导较多的方面是“思想教育”(58%)、“学业指导与学习习惯引导”(50%)等。同时,学生反馈希望能得到更多关于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学校可从该方面入手,着力提升辅导员相关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素养,将辅导员打造成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在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方面,高校可以从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培训培养、优化考核评价、提供发展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
微信扫一扫
